“棕包腦”舞
“棕包腦”舞是流傳于洞口瑤寨山鄉的瑤族祭祀舞蹈,因表演者身披藤蔓棕衣、頭蒙棕片、神奇詭異而得名。表演形式原始古樸,動作粗獷豪邁、孔武有力。2014年,瑤族祭祀舞蹈“棕包腦:舞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只要會“棕包腦”的人都會武術,跳“棕包腦”時,先耍著棍到當地各家各戶去拜年,耍完棍后,主人會高高興興地把事先準備好的糍粑送給他們,以示敬重。接到糍粑后,端棍向主人行一鞠躬禮,出門再去下一家。但在進門時,如果被人把頭上的棕葉掀下來,這家人一年都會倒霉,便要跟主家道歉行禮。為了保護好自己,并受到主家的尊敬和歡迎,所以每年他們都會抽時間到山上練習武術,山上的空地、田間地里都是他們練習和表演的場所。
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洞口瑤鄉一帶的村民們會跳起一種獨特的“棕包腦”舞。他們穿上瑤服,走村串寨,為同胞們送去新春的祝福,祈求新的一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本文編輯:鐵打的寶慶
免責聲明:本站所刊載的所有內容來自網絡,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辦單位: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 技術支持:劉慶為 ICP備案號:湘ICP備18022032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