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之魂、國之瑰寶”的世界自然遺產崀山,如雷貫耳;舜皇山保護區仿佛一塊“生態綠洲”鑲嵌在湘西南;玉女巖、風神洞等景觀千姿百態。“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風景賽桂林”,詩人艾青的“肺腑之言”,讓素有“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新寧”之譽的新寧縣聲名遠播。
作為典型的山區縣,面對山多田少的窘境,新寧縣如何逆境求生?60萬新寧兒女咬定“奇山秀水”,堅持旅游立縣、生態優先、產業融合的戰略,全域旅游聲名鵲起,譜寫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奮進之歌。
崀山丹霞美景
找準“旅游立縣”定位,激活山區發展大計
據《新寧縣縣志》載,新寧崀山的得名來自遠古的傳說,相傳當年舜帝南巡,路過崀山,見此處山清水秀,便賜一“崀”字,意即良好的群山。以崀山為代表的新寧自然風光,溝谷縱橫、風光旖旎,丹霞群峰,山川峻秀,素來以“雄、奇、險、秀、幽”俘獲游客的心。但受交通限制,過去,一直“藏在深閨人未識”。
交通不暢,又缺乏工業發展基礎,走工業崛起之路舉步維艱;新寧縣還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人均耕地不足0.7畝,農業發展也先天不足。善謀者遠行,實干者乃成。新寧縣通過仔細調研,反復權衡,決定立足自身優勢,整合境域得天獨厚旅游資源,以鄉村旅游開發和景區發展為抓手,全力助推旅游業發展。
守住醉美之景,走活發展之棋。搞好頂層設計,新寧堅持把“旅游立縣”擺在發展戰略的首位。積極探索推廣“崀山模式”,全縣上下視旅游產業為頭等產業,以旅游推動產業融合,傳統農業和工業圍繞旅游來布局和延伸。
“江海飄飄共旅游,一樽相勸散窮愁”,旅游產業是個幸福產業,能讓老百姓有深度參與感和獲得感。如今,新寧縣的旅游業風生水起,坐擁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等多個“金字招牌”,2012—2016年,五年間新寧縣的旅游人次和收入五連增,實現了翻一番。
邵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新寧縣委書記秦立軍表示,旅游立縣仍是新寧縣今后發展的方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解放思想,不要沉醉在牌子上,要落實在行動上,做大崀山“盤子”,做實做好“袋子”文章,真正把旅游立縣落到實處。
崀山景區旅游廁所
以廁所革命為原點,星級服務擦亮旅游金字招牌
旅游要發展,服務需跟進。風景再賞心悅目,配套性服務若讓人大跌眼鏡,旅游業的蓬勃一樣無從說起。以廁所革命為原點,新寧開啟旅游“星級尊貴服務”新時代。
很多五星級景區,因為洗手間“無從下腳” “循著味都能找到”,臟亂差讓其“星光黯淡”,也讓游客如鯁在喉,不堪回首。小廁所,大民生。新寧縣發展全域旅游思維前瞻,把景區的生態旅游廁所,打造成了全國先行先試的亮點工程。曾經很多游客還把景區內的星級廁所照片發到網絡上,讓新寧縣的五星級廁所一度成為“網紅”。
廁所是人類文明的尺度。為了使游客能感受到新寧縣旅游景區清潔文明程度,新寧提出了“旅游要發展,廁所要革命”的口號,投入了1個億,按照“生態美、自然美、和諧美”的原則,對景區內的廁所,進行了重新修繕、檔次升級。“五星級廁所”意外走紅的故事,也是游客對新寧旅游五星級服務的由衷肯定。
舉一反三,新寧縣以“旅游廁所革命”為原點 ,不斷加大建設投入,完善硬件設施,提升服務水平,有效解決游客在景區的“停車難、購物難、集合難”問題;開通纜車上山,修建完善了八角寨客運索道,新建四星級酒店,為游客游覽景點提供旅游便利;開展“數字景區”建設,實現免費WIFI全覆蓋……人性化的設施構建,讓游客來得開心、住得舒心、玩得順心。給全域旅游吹來了一絲清新的文明之風,也把新寧旅游的金字招牌擦拭得熠熠生輝。
丹霞美景悅人意,星級服務愜客心。如何在秀美風景中,解決景區與配套服務不完善的尷尬,滿足游客需求,考驗著政府部門的智慧。新寧縣著墨旅游服務定位,既提高了游客對旅游環境的認可度,無形中也將新寧旅游的良好品牌傳播了出去。
崀山當地農家樂
從良田沃土到觀光熱土,全域旅游譜新篇
全域旅游是什么?就是在一定區域內,凸顯旅游業優勢,各行業積極融入其中,各部門齊抓共管,全民參與,全景化、全覆蓋,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相關產業協調發展。新寧旅游“崀山模式”的探索和實踐,讓旅游不再止步于門票經濟階段,靠賣幾張門票賺錢,而是以全域旅游的新業態絢麗呈現。
錦繡崀山,“橙”意十足。新寧通過舉辦中國·崀山臍橙文化旅游節,廣邀客商游崀山、品臍橙、住農莊、看小戲。以橙為媒、以節聯商,以商活農,激活了農產品銷路,帶動了村民創收,農旅兩大產業深度結合、紅紅火火。
崀山景區還把鄉村振興戰略融入全域旅游,大力發展交通,把破舊的房屋按照“白墻抱紅柱,青瓦染素云”的風格翻修,打造集旅游、種養、銷售為一體的旅游生態農莊,開發“一戶一品”特色農家樂參觀,推出“一戶一個口味”特色菜品。“小別墅” 錯落在青山綠水間,土坯房被裝飾一新成農家樂。徜徉在崀山丹崖畫廊,欣賞悠美民俗風情,品嘗特色農家菜,游客流連忘返,村民們也端上了旅游的“金飯碗”。
當地村民還自發成立鄉村旅游服務聯盟,助推全域旅游。旅游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良田沃土變成了觀光熱土,古宅老院變成了游客樂園。崀山風景名勝區開創了全域旅游的“崀山模式”,走出了一條貧困山區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站位新時代,全面發揮“崀山模式”輻射效應。新寧因勢利導,把崀山旅游由點向面升級,新寧縣委、縣政府對全縣474個村進行調查摸底,共篩選出31個村內旅游資源良好,且具有開發潛力的村,建立鄉村旅游扶貧項目庫,讓越來越多的村民收獲旅游紅利。“崀山模式”不僅改變了當地的村容村貌,提升了當地百姓的生活水平,也進一步激活了整個新寧全域旅游。如今,新寧縣的旅游在全省進入了第一方陣,是湖南省萬億旅游產業的龍頭地區。
日照新寧景妖嬈,丹霞勝地與時驕。脫貧攻堅愚公志,素筆丹心蘊細描。
全域旅游,將崀山風景鑄成了豐富的擁有;精準施策,讓新寧美麗點亮了新時代鏗鏘足音。崀山四圍春風浩蕩,資水兩岸歌聲嘹亮。新寧沐浴新思想,踏上了新征程。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已經在全域旅游發展中真正受益的新寧人民,一定會讓歷史悠久的“夫彝候國”在時光穿行的韻致中,山歡水笑!
文/張興誠
逐夢新時代·縣市區掃描
本文編輯:鐵打的寶慶
免責聲明:本站所刊載的所有內容來自網絡,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辦單位: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 技術支持:劉慶為 ICP備案號:湘ICP備18022032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