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記者尹建國 戴勤 陸益平 通訊員 歐陽國江
開放廣引天下客,八方賓朋聚邵陽。12月17日,隨著家鄉的一聲召喚,來自全球各地的600多名專家、學者、邵商代表齊聚邵陽,共商發展大計,助力家鄉建設。
12月18日,第三屆邵商大會在邵陽市拉開帷幕。本屆邵商大會以“開放崛起、產業興邵”為主題,集邵商大會、經貿洽談、客商座談、學術研討、專題招商于一體,為客商搭建起合作交流、促進發展的綜合性平臺。
匯聚邵商力量,共建美好家園。在邵陽市廣大干部群眾掀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之際,為了讓天下邵商同聚,再引鄉賢“鳳凰還巢”,邵陽市委、市政府發出做好“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籌備舉辦第三屆邵商大會意義重大。
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邵商。據不完全統計,在全球經商興業的邵商超過100萬人,邵商在全國建立了46家異地商會,掌握著約2.6萬億元財富。邵商,無疑是邵陽市重要的資源,是加快推進該市“二中心一樞紐”戰略進程中一支重要的生力軍。立足“新坐標”,放大新優勢,謀求新發展,邁上新征程,天下邵商,有您們,邵陽發展更有力量!
在本屆邵商大會上,邵陽市委、市政府通報表彰了一批“產業招商特別貢獻獎”和“興邵貢獻獎”,中南大學博導、教授、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賀龍廷榮獲“產業招商特別貢獻獎”;北京市邵陽企業商會等20個商會和拓浦精工智能制造(邵陽)分公司董事長王斌等40名客商榮獲“興邵貢獻獎”。
對于闖蕩天下的邵商來說,這次邵商大會更是一次思想盛宴。濃濃的鄉音吐露著歸根的心聲,火熱的發展激勵著邵商創業的激情。今日的邵陽,彰顯出史無前例的發展潛力,為廣大邵商提供了創新創業發展、再創事業輝煌的廣闊舞臺。
【筑巢引鳳】
今日邵陽日新月異充滿活力
資水河畔,寶慶古城煥新顏。創業沃土,邵商返鄉競風流。
去年,邵陽市成功創建全國衛生城市,今年起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社會治安和諧穩定,徹底與往日的“臟亂差”揮手告別,一張古韻流傳、純凈秀美的新邵陽畫卷正徐徐展開。
近年來,邵陽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湘中湘西南經濟文化中心和全國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全省實施績效考核5年來,邵陽是全省唯一連續5年被評為先進的市;實施全面小康考核3年來,邵陽是唯一連續3年獲得全省“經濟發展獎”的市。
近幾年,邵陽市建成和爭取了滬昆高鐵、懷邵衡鐵路、呼南高鐵客專、婁邵鐵路擴改、武靖高速、白新高速、武岡機場,進一步完善了邵陽大交通格局。邵陽已從“高速時代”邁向“高鐵和航空時代”,實現了縣縣通高速。
未來幾年,邵陽市還將努力加密交通網絡,建設以滬昆、呼南、懷邵衡等為基礎的“三縱三橫二連”快速鐵路網絡,以滬昆、二廣、呼北等為基礎的“三縱三橫二連”高速公路網絡;規劃開建城際輕軌、旅游輕軌、高鐵與機場連線輕軌以及邵陽南站綜合樞紐,建成“無縫對接、零距離換乘、鐵公機一體化”的現代綜合交通網絡,打造“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更好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打通邵陽經濟社會發展的“經絡”。
今年,邵陽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把振興實體產業作為實施“二中心一樞紐”戰略的關鍵因素,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要抓手,堅持全面創新,破除思維定勢和工作慣性,精準對接“中國制造2025”戰略,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堅持開放帶動,利用交通區位條件和邵商人文優勢,積極參與對外招商合作,將邵陽打造成為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的主陣地和湘商創新創業的聚集區。
該市在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產業扶持政策的基礎上,出臺了加快推進產業發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迎老鄉回家鄉創業發展等系列優惠政策,全力振興實體經濟。先后對接了中國電子、中糧集團、華大基因、桑德集團、蒙牛集團等26個500強實體企業,引進了小米電飯煲系列智能家電制造、中電彩虹特種玻璃、湘電集團電器設備生產、桑德集團環保設備生產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展望未來,邵陽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交通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特別是今年7月,省委書記杜家毫在邵陽考察調研時指出,邵陽是湖南東部發達地區與西部欠發達地區的過渡帶,是長株潭、湘南、環洞庭湖、大湘西四大經濟板塊的結合部,從更廣視野、更高層次提升了邵陽發展的定位,重構了邵陽在全省戰略布局中的“坐標”。
邵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龔文密在第三屆邵商大會致辭中對參會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說,立足“新坐標”,放大新優勢,謀求新發展,邁上新征程,邵陽既彰顯出史無前例的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又為廣大邵商提供了創新創業發展、再創事業輝煌的廣闊舞臺。邵陽市真誠歡迎廣大邵商心系邵陽發展,把更多更優質的項目建在邵陽,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引回邵陽,把更多更先進的技術帶到邵陽,努力在合作共贏、回報家鄉的同時,創造新業績,建功新時代。市委、市政府一定始終堅持重商親商安商富商,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加優質的服務,不遺余力地支持廣大邵商創新創業發展,努力營造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優良環境。
大門打開,活力迸發。沿邵陽大道一路東行,沿途運輸車輛往來穿梭,忙碌不停,已投產的企業生產紅紅火火,新建的廠房完美呈現,道路兩旁,各種大型機械緊張作業,機車轟鳴,到處都是大開發、大生產的火熱場面。一處處重點項目火熱的建設現場,匯聚成該市加快發展的浩蕩之勢。
【邵商力量】
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邵商
邵商的骨子里,似乎天生就有一種精神叫開疆拓土: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邵商;哪里沒有市場,哪里就有邵商在開拓市場。
100多萬邵商,以邵陽為起點,走出去,從賣小商品起步、從銷小電器起家,一分一厘地積累資本,一品一件地開拓市場,邵商足跡遍布全中國;100多萬邵商更是將“寶慶”的印記,烙在了世界各地……
邵商,是時代的驕子,邵陽的驕傲。目前,邵陽市在外經商的有100萬人建立異地商會46個,可謂“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邵陽人、哪里有邵陽人哪里就有市場”。新世紀以來,邵商走出國門,足跡遍及五大洲,僅在東盟地區就有10萬大軍。
10年前,邵陽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在全省率先提出“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的響亮口號,廣大邵商懷揣著對家鄉熾熱的深情聞風而動,紛紛回家鄉創業興業。
“我從1995年開始回家鄉投資,我很欣喜地看到家鄉的投資環境越來越優越,政府部門辦事效率越來越高,親商愛商的氛圍越來越濃了。”12月11日,中國500強企業大漢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傅勝龍發自肺腑地說道,“我在家鄉的投資已經突破50億元,未來幾年我會加大對家鄉的投資,三年內我在邵陽的投資累計將超過100億元。”
近幾年,邵陽市像傅勝龍這樣的知名邵商紛紛回流,全球46個邵陽(寶慶)商會,一撥又一撥邵商,陸續回到家鄉,他們奏響了回報家鄉的主旋律。
眾多邵商坦言,吸引他們回鄉的背后,是邵陽市投資興業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到位,是各級干部優質的服務,是該市上下對邵商的厚愛。
早年旅居泰國的泰國中國湖南商會會長劉純鷹看到家鄉良好的投資環境后,毅然回鄉創業。經常在泰國、中國兩邊飛來飛去的他時常在邵東處理公司事務后,又匆匆趕往長沙開會、再去泰國聯系客商。自幾年前回到家鄉邵東投資10億余元建設隆源中小企業創業園以來,打“飛的”成了他的家常便飯。他笑著告訴記者:“現在一個月回來一次,不算多;一次呆上10來天,不算長。畢竟,邵東是我的家鄉,邵東更有我的事業。”
鄭州邵陽商會會長、金磚谷總經理蔣震宇,是幾年前被政府“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的誠意吸引回來的。已經在邵陽投資創辦箱包服飾產業園區,著力在家鄉打造中國中部快時尚產業城的他告訴記者:“現在政府部門都是主動上門服務,就像個貼心的管家一樣,很多事情都主動幫我們搞好了。”
真心誠意的行動,真金白銀的支持,也得到了世界產業巨頭的青睞,亞洲鞋王蔣至剛控股的九興控股等邵商投資的大型企業,紛紛落戶邵陽。近年來中國企業500強彩虹集團、全國首家民營通訊巨頭分享集團先后來到邵陽,訊源電子、德奧通用航空、臺灣統一企業、臺灣合隆、富電綠能科技、桑德集團等行業翹楚也競相搶灘邵陽。這些來邵陽投資的知名企業很多是邵商創辦、參股或者通過邵商引進來的。
正因為政府部門各級領導親商愛商,全球邵商回家鄉創業的熱潮奔涌不息。據統計,首屆邵商大會以來,邵商回鄉投資項目600多個,完成投資2000億元以上,占邵陽招商引資總額的76%以上。
湖南小快智造電子科技、邵陽市智能制造產業小鎮、富電邵陽產業園、桑德(邵陽)產業園、亞洲富士電梯、湘中匯商硅谷、德沃普、福鴻工藝、昌冠隆、貴太太、邵陽油茶產業園、帝立德工業園、中國崀山文化旅游產業園、湘商文化旅游產業園等一大批項目都是邵商投資的,如今這一批項目已成長為引領邵陽發展的“新力量”。
這些,只是百萬邵商中的杰出代表。改革開放以來,邵陽人以小博大,闖出了一個個財富傳奇;邵陽人創業創新,闖出了一個邵陽以外的“邵陽人經濟”;邵陽人抱團行走,闖出了一個專屬邵陽人的人文品牌。邵商,他們是天下行者,是中國現代商業浪潮中最耀眼的群體之一。
關于邵商,已經有太多的贊譽;關于邵商,已經有太多的傳奇在流傳。今天,承載著各種贊譽的邵陽人清楚地知道,這些贊譽更多的以一種抱團的姿態活躍在了各種經濟舞臺。
“其實,個體邵商并沒有太大的震撼力。但當一個邵陽人的背后,有成千上萬的邵商進行集群,并且形成資金體系,便成為了可以操作個體不能承受的重大項目的強大力量。”湖南小快智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江世軍說,在外的邵陽商會是邵陽人發展市場經濟的一大創舉,更是邵商征戰商場的利器。
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有機結合,堅持“闖天下”與“強邵陽”有機結合,集聚和激發天下邵商巨大能量,攜起手來,共同打拼,就一定能夠把我們的家鄉邵陽建設得更加富饒幸福美好!
【創業熱土】
只要回家鄉一切好商量
“因為深愛著這片土地,因為自己是邵陽人,我愿為家鄉的產業發展再次創業。” 被譽為“銅件大王”的廣東江門邵陽商會會長劉飛兵深情的述說,道出了百萬在外邵商的心聲。
請邵商“回家”投資興業,已經成為邵陽市新一輪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眾人劃漿開大船,眾人拾柴火焰高。如今的邵陽迎來了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興業局面,呈現出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生動景象。
未來幾年,邵陽市城市建設必將蓄勢崛起。城鎮路、水、電、氣、網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拓展和完善,城市棚戶區改造、老工業區改造、新城區建設以及醫療衛生、養老服務、文化設施、體育健身、旅游服務、商貿物流、公園綠地等民生項目和公共服務需要大量投資。根據“十三五”規劃,未來五年,邵陽市將實施重點項目1000個以上,總投資超過1萬億元。同時,邵陽市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其中不乏政策支持項目,蘊涵著大量商機。
邵陽市推出這么多大規模的項目尚屬首次。而邵陽拿什么來吸引在外經商的邵陽人回鄉投資呢?在外邵陽人又是怎樣看待這些招商項目的?
邵陽日益改善的交通和良好的投資興業環境,以及“二中心一樞紐”戰略的穩步推進,都昭示著產業興邵其勢已成,返鄉創業其時已至。前所未有的產業發展機遇、招商引資力度、回鄉投資良好環境,引發了邵商“回鄉潮”。
近年來,邵陽市在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支持企業發展優惠政策的同時,出臺了《關于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若干意見》,大幅度降低了企業運行成本。在產業發展平臺方面,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一核一帶多點”百里工業走廊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核、帶、點的發展目標、產業定位、發展路徑。與此同時,該市還啟動了百戶企業精準幫扶、“一企一干部一專家”等專項行動,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用地、用工、環境、資金、科研等問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幫扶措施,為回鄉創業的邵商提供了“一站式”“保姆式”服務。
談起家鄉,廣東廣州商會副會長池斌印象最深的還是家鄉的政策環境。他表示,邵陽市委市政府特別重視邵商企業的發展,回邵創業以來,政府的優惠政策助力他的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企業資本已是注冊資本的好幾倍。
“現在整個邵陽的投資發展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找領導辦事,現在領導到公司來為我們辦事。”泰國中國湖南商會會長劉純鷹說,正是這種優良的投資環境,以及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招得進,留得住”的惠商政策,讓更多的邵商選擇回家鄉投資興業。劉純鷹介紹,目前他投資建設的邵東隆源中小企業創業園內有27家箱包企業,老板都是邵陽人。他們從泰國、墨西哥和國內東莞、上海等地返鄉,落戶邵東抱團發展。
墨西哥湖南商會會長唐楚杰便是其中的一員,去年年初,他從墨西哥回到邵東,成為隆源中小企業創業園的企業主。他的公司現有4條生產線同步作業,短短一年多來已將“邵東造”箱包源源不斷地銷往墨西哥、埃及、印度等國。“按照現在的良好發展態勢,未來三到五年隆源中小企業創業園建成5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入駐100家企業,成長為一個百億園區將不再是夢。”劉純鷹說,家鄉良好的投資環境,讓他們這些回鄉創業的邵商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
“邵陽出臺了大量的優惠政策及規劃,建立了遍布全市各縣市區的湘商產業園,高效貼心的服務解決了回鄉邵商的后顧之憂。”劉飛兵說,如果單純就他現在的產業來說,家鄉確實沒有適合他投資的地方,但他已經被家鄉這種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的親情所感染,他愿意再次創業,從家鄉的茶油等特色產業入手,利用自己的一切資源,打造一片新的天空。“之所以愿意傾力做這一切,只是因為深愛著這片土地,只是因為自己是邵商。”劉飛兵深情地說。
為搶抓好這一承接產業轉移的窗口期,匯聚邵商力量建設好新邵陽。第三屆邵商大會邵陽市精心包裝122個項目,向客商重點推薦,總投資1541億元。項目涉及新型工業、農業產業化、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其中,新型工業化及湘商產業園項目,共37個,總投資634個億。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特色輕工、生物醫藥、新型建材、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7大產業。致力打造湘中湘西南規模最大的百里工業中心、湘中湘西南面積最大的產城融合示范區、開放型經濟示范區。
據邵陽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邵商已經成為該市獨特的資源,也成為推動該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又一生力軍。為更好地吸引在外邵商回鄉投資創業,下一步,邵陽市將按照“親商、安商、富商”的原則,出臺一系列配套措施,筑巢引鳳,營造創業發展沃土,讓老鄉回鄉發展,留得住,做得好。
“唯梓與桑,必恭敬止。對于家鄉的親人、故里的精英,我們除了崇敬,更多一份恭敬。”邵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劉事青在第三屆邵商大會代表市政府鄭重承諾:凡是國家、省出臺的政策措施,我們都堅決落實;凡是其他省市能夠提供的優惠條件,我們都能夠提供,而且在服務上做到更好;凡是能帶動全局發展的重大產業項目,我們可以“一事一議”、“一企一策”。還是那句話:只要回家鄉,一切好商量。
匯聚邵商力量,共建美好家園!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本文編輯:鐵打的寶慶
免責聲明:本站所刊載的所有內容來自網絡,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
主辦單位: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 技術支持:劉慶為 ICP備案號:湘ICP備18022032號-4